1591贪财皇帝-《隆万盛世》
第(1/3)页
“子愚那里未必会答应,这都岁末,面临财政总结,太仓那边也有些吃紧。”
魏广德犹豫片刻后说道。
户部显然是出兵最大的阻力,一句话“没钱”,就能让他们的谋画失败。
此次出动近八万大军,连带着水师动员了两万余人参与,户部为此已经向兵部支付高达百万的军饷,把这两年积存的金银几乎挥霍一空。
这还不算收集储运的粮草,真的是大炮一响黄金万两。
而且岁末,户部还要存下官员俸禄和赏赐的银子,自然是不会轻易动用本就不多的存银。
尽管如此,魏广德还是很认可张科的意见,那就是招募西南和辽东的土兵参战。
花些许银子,却可以消耗他们的青壮。
甚至,这些人如果用的好,还会让他们对大明有归属感。
等战后回到各自生活的区域,无疑会成为大明对当地统治比较忠实的支持者。
“善贷,要不我找太仆寺,以买马的名义,要点银子出来?”
张科也知道当下财政的状况,所以试着说道。
要说现在朝廷哪个衙门最有钱,非太仆寺常盈库莫属,除了每年两次拨下买马银,基本上就只进不出。
当然,也因为支出常盈库的银子限制颇多,所以兵部里其实也有官员在议论,是不是该改动常盈库运转规则,比如把一些军需支出也纳入常盈库的支付范畴。
万历中后期,常盈库被消耗一空,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万历皇帝无休止的向常盈库讨要银子。
那时候常盈库的支出已经不止买马银,皇帝对边镇的犒赏,为了平息兵变支出的军饷,大多都是从常盈库中支出,导致常盈库已经从专司买马变成了兵部的钱袋子。
但凡和军队有关的开支,似乎都可以从常盈库里捞银子。
当然,那时候的文官集团之所以这样毫无底线从常盈库划拉银子,可能也是被逼无奈,因为皇帝就不断向这里伸手,给他儿子筹备大婚和就藩的银子。
兵部动作慢了,银子就被皇帝取走了。
这里,可是几代大明皇帝积攒的最后本钱,就这么被一帮败家子花光了,也导致大明内忧外患时没了钱袋子,只能用加税这种自断根脚的办法进行平叛。
现在张科就想伸手进常盈库划拉银子,魏广德眉头就是微皱。
“那里的银子,进出自有章法,不可轻变。”
魏广德摇头,缓缓说道。
因为之前张科曾和他说过,这个提议其实并非张科首先提出,而是下面人提出来的。
因为颇为心动,所以告知过魏广德,想看看他的态度。
不过当时魏广德就极力反对,自然只能作罢。
而到了今日,又是岁末这个敏感时节,再向户部伸手,怕是真要不到银子。
除非,兵部能顶着京官的谩骂做事。
户部就算被压着给了银子,回头肯定就卡京官俸禄,让百官把矛头对向兵部。
别觉得张学颜干不出来,都是斗争起家,一步步上来的。
为了保住自己的官位和名声,他什么事儿都能干。
就算魏广德在后面站着,该给自己衙门争取的,张学颜也绝对不会含糊。
否则,户部的队伍,人心就得散了,他这个尚书也别想继续做了。
“实在不行,你私底下和子愚说说,让他们以户部名义向常盈库借款,用借款招募西南和辽东土兵
他在辽东做过巡抚,应当知道此举的好处,应该会赞成。
不过,兵部还得考虑好如何偿还才是,不能把锅都砸给户部背。”
魏广德开口说道。
“兵部偿还?我们有什么偿还的财路,虽然是有些课银,但那些都给各部衙门安排差役、轿夫用掉了,兵部大项开支,都只能找户部要银子。”
张科急忙反驳道。
“我知道,正常情况下,兵部确实没有银子偿还,但是”
魏广德说到这里看向张科,压低声音小声道:“现在不正和倭国开战,佐渡岛那里,就应该有不小斩获。
这笔财富,兵部可以伸手要过来一部分补贴招募营兵的费用。
切记,不可太贪。
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