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“今科探花李怀古,字方规,出身医户。” “蜀州城有名的才子,师承贵云书院的岳明先生,自小便熟读经史,天资不凡。” “他十六岁院试考中秀才,十九岁乡试中举,二十岁去往京都府先中会元,再中一甲得圣上恩赐‘进士及第’,位列第三名‘探花’。” “而今回蜀州任职,着实羡煞我等啊……” 耳边传来旁人艳羡的声音,陈逸看着骑在白马上的李怀古,倒也能瞧出他的意气风发。 毕竟他短短四年时间,连中三元,得赐探花,可不是一般读书人能做到的。 大多数学子都是像黄巢那般,一次不中,二次不中……然后不考了,心里就剩下“待到秋来九月八,我花开尽百花杀”,只想着拿刀宰了礼部那般畜生。 不过,李怀古是回来蜀州任职的? 陈逸仔细回想片刻,暗自皱眉,先前陈家大夫人崔钰在来信中说过:“兄长陈云帆高中状元,不日到蜀州任职。” 奇怪了。 据他所知大魏朝历次科举,状元都是授予翰林编撰,留在京都府重点培养,最少三年后才会外放为官。 而像李怀古这般的翰林院编修,即便外放州府,也会避开属地,谨防他们和当地亲族勾结为祸。 “这一个个都跑来蜀州,难道朝堂上的那些老爷们打算在这里下盘棋?” 陈逸不得而知。 如今他对大魏朝的境况了解不多,仅靠脑海中的记忆和常理推断,其中有些说不通的地方。 想了想,他掀开车厢前帘,“四哥,劳烦靠边停吧。” 刘四儿不做他想,直接拉住缰绳,嘴里不忘低声提醒:“小侯爷,姑爷,此地人多,还望小心一下。” 陈逸瞥了他一眼,笑着点头,当先走下马车,将萧无戈报下马车。 萧无戈仰头看着李怀古,“姐夫,那人好威风啊。” 等小蝶和王力行等人跟来后,陈逸笑道:“大魏朝同科数十万学子,他能位列第三,威风些也算正常。” 萧无戈收回目光,看向他笃定道:“姐夫若是参加这次科举,成绩一定比他好。” 没等陈逸开口,旁边的几名学子头也不回的笑了。 “真是笑话,谁口气这么大竟敢说这种话?” “就是,怀古兄才高八斗,若非今上偏颇,状元头名都是他的。” “你们……” 两名面露讥讽的学子看过来,瞧见马车上挂着的萧家赤旗,顿时说不出话来,脸上青红变幻,像是小龙虾下锅从生到熟。 陈逸瞧得有趣,拍了拍想开口的萧无戈,“走吧,去晚了可就占不到好位置了。” 萧无戈瞪了那些学子一眼,便老实地跟在陈逸身侧。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