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节 上海-《风云机械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馨儿一向是很乖的,对人没有坏心眼,父母眼里的乖宝贝,一直有个丫鬟跟着,回绍兴这两天丫鬟生病了,没有跟过来。

    馨儿一个人出过家门,不过都有丫鬟跟着,今天有机会出门,虽然是陪着祝楷,也是挺兴奋的。那边祝楷却傻眼了,一走出门口,整个人就呆住了,怎么回事,是在拍戏,都是长衫、短褂,间或西装革履,黄包车在路上跑,有马车,像电影《大上海1937》里的镜头。

    祝楷不会思想了,馨儿以为他是乡下人第一次进城,懵了,老实不客气地鄙视了他一眼。没有解释,拉着他径直地往前走。

    这,这,信息量太大了,他一时半会缓不过来,难怪觉得昨天他们穿着那么怪异,可拍电影搞那么大场面?

    馨儿领着祝楷逛了近一个时辰,繁花似锦的街道两边行人如织,可他还是行尸走肉般,馨儿觉得没趣,两人就往回走。

    路过一个报童身边,祝楷拉住他问了一句,“今天几号。”

    “八月二十六。”

    “哪年呢?”

    “民国十五年。”报童老大一个白眼,“考我呢!”

    祝楷无言以对,馨儿到此时也觉察出他肯定哪里不对劲,不再看风景了,赶紧回家,把麻烦交给母亲大人,自己费这脑子干嘛,今天算完成任务了。

    馨儿回到家就躲进了自己的房间,祝楷也懵里懵懂地进了客房,径直坐在床边发呆。

    他往手臂上扭了一把,“哎呦,痛!”不是做梦,可这比做梦还离谱,一九二六年的上海,什么情况?真是的,没有熟人啊,那个同学有人才怪,杯具了。

    这是周先生的家,说老实话,挺不错的,可也是陌生人的家,如果没有他们好心救助、收留,昨晚就露宿街头了,甚至更惨点,溺水江中。今天是周先生热情挽留,可明天就没有脸面留下了,怎么办呢?说实话根本就不会有人相信这事,倒霉催的。

    “大哥,吃午饭了。”馨儿轻轻地敲着房门,小心翼翼地喊他,她感到祝楷不对劲,可也说不上来到底哪不对。

    “哦,来了。”祝楷无法可想,一直纠结在心里。在餐桌上周太太还是热情无比,周家的菜蔬相当丰盛,祝楷心里不禁感慨,好在落在一家富裕人家,不然都可能是流民,衣食难保啊。不管怎样,下午要出去找找工作,应该有机会吧!

    满肚的心事使得祝楷吃得不多,寥寥地动动筷子,眼见此景,周太太更相信他是个富家公子,试想哪个贫寒子弟面对丰盛的食物会如此无动于衷。不管其他,就是丈夫交代的好好招待应该是做得到。

    “周夫人,我想下午出去寻访下我的同学,晚饭前我一定会回来,周先生约了一起吃晚饭,还要打搅你们。”祝楷恭谨地和周夫人说着话。

    “我找个下人带你吧!”

    “不用,这里还是好找的,随便问个人都知道。”祝楷还是想一个人找找机会。

    “你身边没有钱可不行,这几个钱带身上,万一要用有备不是!”周夫人还是很体贴,也怕他年少而太…

    “谢谢周夫人,我会快去快回的。”祝楷也不墨迹,心里却是澎湃,真是遇见好人了。

    祝楷在馨儿的白眼中出门了。这个时代的上海正是工业大发展的时期,主要的发展动力在纺织行业上,纱锭的扩张非常迅猛,这带动了纺织机械,印染化工等行业的发展。而纺织机械完全依靠进口,使得扩张的成本加大,时间拉长,即使如此,棉纺织产品的利润还是让众多资本趋之若鹜,也带来洋行的单子迅猛增长。周馥也就是在这事上烦恼不已。

    不过祝楷却没有那么敏锐的眼光,他是个机械达人,虽然也有选修过经济类科目,可单纯书本上的东西一个工科男能够活学活用那就是见鬼了。

    上海的马路上忙忙碌碌的人多了,可看见最多的还是小摊小贩,祝楷也知道,这没前途啊。他决定去工厂区看看有没有机会,纺织厂招工很多,操作工种他不觉得会比女工们做得更好,那招工条件太苛刻了,赚个三瓜两枣也不够过年的。机修工是稀缺,可这个时代的机器不熟啊,招工要求是一年到五年的机修经验的师傅,还是24小时待命,这没有办法,终究咱不是来做包身工的,憋屈的紧。

    祝楷思量着,纺织厂没有进的必要,那么找找机械厂有没有,可一圈转下来,没有看见有哪家是从事机械生产的。国内的纺织机不是没有人做过,不是毛病多就是寿命短,引得个个憎恨,没有销路,自然是烟消云散。

    现在市面上以英国纺织机最多,几家英国洋行占据了市场分额,其次是德国的机械以它的耐用性占据了一定的市场,而其它国家的纺织机零零碎碎占了一部分市场,而维修人员则是德国的技师占据了主导地位。太古洋行当年在军械上着力比较多,曾经一段时间忽视了纺织机的业务,造成了现在的尴尬局面,往往有客人问行情,最终的订单却落在别家。

    随便找了个行业内的人打听打听,就能了解个七七八八,这不比21世纪那会竞争弱,哪个时代的人都不简单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