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十一章 为二十万百姓做点事(上)-《匠相》
第(2/3)页
蕙儿很不爽,得,田凡这个色鬼,来了趟广陵又赚回去一个女人!她和田凡出了思雨的家门后,这丫头毫不生疏的拧了田凡的腰眼一下,把猝不及防的田凡疼的惊天动地一声惨叫!其实田凡确实没往歪处想,他只是想着自己有好些关于医学方面的见识要跟思雨讲讲,这不是一天两天能完成的事,所以才把思雨劝道下邳。倒不是他在医学方面懂的很多,而是他知道的东西,思雨不一定能明白,所以必须做长期的打算!
一路上,蕙儿对田凡的问话也是带答不理,田凡对她这种小姐脾气那是一点办法都没有啊!可也不能生气,自己从后世得来的经验是,女人生气的时候,绝对不能讲理,讲理只能让事情更糟!最正确的措施是,首先道歉,等对方气消了,两人再好好分析到底谁对谁错,他也是一直在恪守这条真理。只是他从来都想不起来,这不是现代,这是以男人为天的古代!即使蕙儿最终嫁给他,也不过是个妾,那个时代的男人们不会错,错的永远是妻子!至于妾,妾是什么东西?……
第二天,田凡带着已经恢复心情的蕙儿和田虎十人,一行十二人离开广陵,赶往海陵。从广陵到海陵最方便的方式就是坐船,前文说过,当年吴王刘濞为了运盐,在两地之间开凿了一条运河。除了运盐之外,其另一个功能是运粮。
广陵周围都是丘陵地带,产粮食比较少,而海陵地区却是一片大平原。海陵是个大县,其整体地形南高北低,南部为平原,北部则河道密布。这个地方很适合种植,水稻、谷子等植物产量都不错。田凡有些不解,怎么二蛋却说自己家煮盐为业呢?问了当地人他才知道,原来海陵靠海,有很多百姓是居住在海边的,而海边的土地由于海水渗透,盐分很高,根本不能种植。
经过进一步了解,田凡对广陵以煮盐为业的百姓的分部有了更深刻的了解。总体上来说,靠海的百姓们都是以煮盐为业的!从海陵东部开始,一直到北方沿海的射阳,都分部有煮盐的百姓。尤其是射阳县,这里本身就在海边,百姓们除了煮盐就只能捕鱼为业了,这一地区,分部了大约二十万百姓。
田凡不禁有些挠头,海边不适合种植作物,再把百姓赖以为生的煮盐业给废了,那他们怎么办?这里地处淮河以南,空气湿度比较大,降雨量又大,晒盐是很困难的。捕鱼?有能力捕鱼的百姓可真不多,主要是没有那么多船!哎,真发愁!
等等,船?如果能把船解决了呢?
脑筋一转,他想出了一个主意!若是由刘备出面,给当地百姓提供船只,让他们捕鱼,是否能解决问题呢?不用担心海洋资源枯竭的问题,就海边这十几二十万人,捕一万年,鱼儿也不会减少。
想完以后,他收拾心情,快速返回广陵。
田凡现在住在赵昱家,两人都是官面上的人,这样比较合适。如果还住在徐福家,那肯定会让有些同样经营盐业的人不安,他不会给徐家的价格更便宜吧?再说了,他也不想欠徐家太多人情,不然以后有些事不好办。
一行人来到赵昱家时,他们见到了一辆车子,确切的说,是一辆运货物的马车。马车上坛坛罐罐的,堆的满满的。坛子比装酒的小,可看起来重量倒是一点都不小。
指挥人往里运坛子的那个管事认识田凡,一见田凡一行,他连忙上前恭敬的施礼,说道:“田大人,您这么快就回来了?”
田凡点点头,指着马车问道:“徐管事,马车里运的是什么?”
那管事赔笑着答道:“哦,回大人的话,坛子里是盐!这些是府里吃用的盐,还有一些是府里主人、夫人等有身份人用来净口的盐!”
田凡好奇的问道:“我看这包装不像是本地产的盐呀,难道赵太守家里用的不是本地盐?”
管事赔笑道:“呵呵,大人有所不知了,本地产的盐味道苦,不如川蜀一带盐井中出产的井盐,所以凡是有身份的人,都是用井盐的!还有净口用的青盐,也是产自川蜀一地,都是井盐中的精品!”
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