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不过众人很快便在客厅中分位落座。 “不知陛下今日来找妾身所谓何事?”蔡昭姬坐下来以后,便问向了刘协。 如果刘协只是专门来看她一眼的话,未必也太过于肤浅了吧。 “朕,久闻蔡议郎有一把好琴。今日特意来府中一听,不知蔡小姐能否为朕演奏一曲呢?”刘协笑着反问向了蔡昭姬。 “自然是可以。”蔡昭姬点了点头,转身看向了自己的父亲。 那把琴,自己的父亲可是视若珍宝,自己使用之前自然是要问过他才行。 蔡邕也点了点头,笑着说到:“既然陛下想听,你便去取吧。” 见状,蔡昭姬便向刘协欠了一下身然后亲自去取焦尾琴了。 趁着这个空档,刘协看向了蔡邕:“蔡议郎,朕还有一事想要与你一叙。” 蔡邕反应了过来,正襟危坐地看向了刘协。 “朕想要让你主持编著一本书,用于蒙学。”刘协脸色正经了起来,很郑重地说到。 “蒙学?陛下不是已有《仓颉篇》,《凡将篇》此等蒙学书籍了吗?为何要重新编著?”蔡邕有些疑惑地问向了刘协。 在汉代蒙学其实主要分为两部分。 第一部分就是习字,主要就是用《仓颉篇》等一席列的书进行教学,主要就是为了让人看得懂字。 第二部分就是道德和伦理的教育了,什么《孝经》,《论语》,就是在这个时期进行学习的。 《仓颉篇》等蒙学著作都是秦朝时期官方的蒙学教本,本意就是为了统一文字。 汉代经过了多次的修订,才变成了刘协曾经学习的模样。 刘协见到蔡邕有所不解便开口说到:“《仓颉篇》朕以为有所繁复。虽然亦是朗朗上口,但所学时间甚久,不宜蒙学。”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