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十章 蒙学与蔡昭姬(求收藏)-《三国:我刘协不做亡国之君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在他的记忆中《仓颉篇》可比他见过的三字经要复杂得太多了,就算是自己现在也不能记起来其中的内容。

    蔡邕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。

    “朕认为,蒙学主要便是教人识字。故还是简单些好。比如若以天下百姓为题编著一本蒙学书,让天下百姓皆能知自己姓名如何书写,岂不美哉?或者以《孝经》,《论语》为本,编著如“人之初,性本善,性相近,习相远”此等有所教育意义的词句,便能兼顾道德人伦的教学。”眼见蔡邕似乎有所意动,刘协又将自己心中的计划说了出来。

    《三字经》,《百家姓》即使是在刘协的小时候也是启蒙的书本,是真正经历过历史校验的书籍。

    刘协如此一说,坐在旁边的蔡邕神情变得兴奋了起来。

    刘协的说话确实是行得通的,如今的蒙学确实存在着初学者难以理解书中意的情况,若是将蒙学书籍改编地如同刘协所说的一般,那应该可以更好地教学。

    “臣,愿意一试。”话既然都已经说到了这个地步,蔡邕便不再推脱,满口便答应了下来。

    就在这时,蔡昭姬也终于郑重地将焦尾琴报到了客厅中,安放好琴后,便粉颌轻点,示意自己要开始演奏了。

    刘协便停下了自己要说的话,准备欣赏一下这传说中的焦尾琴所发出的美妙琴声。

    随着蔡昭姬的双手开始在这把七弦琴上缓缓拨动,一阵清脆明亮的声音传到了刘协的耳边。

    就连原本还有些坐不住的吕玲绮,也摆正了自己的身子,仔细聆听了起来。

    焦尾琴在蔡昭姬的手下时而发出高亢的声音如同一个人在怒吼一般,时而婉转低沉犹如一个阁中落泪的女子。

    刘协闭上了眼睛,一副女子送心上人远赴战场的画面便跃然于眼前,刘协心中暗暗称奇。

    许久,琴声停了下来,刘协依旧沉浸在刚刚的声音之中,久久不能忘怀。

    他微微张开双眼,心中想到:“怪不得文人雅士都喜欢听曲,这种感觉实在是太舒服了。”

      


    第(3/3)页